日前一個60多歲步行困難的阿姨,在家人陪同下來到門診,我不得不起身迎接,因為阿姨是一跛一跛地『踩』進診間。仔細詢問病史之後,發現這位阿姨已經為了『舉步維艱』苦惱了好久好久,甚至吃不下睡不好,有醫師建議她開刀治療,但是阿姨因為害怕而拒絕了...
絲毫不敢大意的我仔細檢查了阿姨的症狀,也把X光片看了好幾遍,我想阿姨最主要會『舉步維艱』的原因,不是退化的腰椎引起的,而是同樣也會引起坐骨神經痛的『梨狀肌症候群(Pyriformis Syndrome)』。
梨狀肌位置
梨狀肌位於臀部,從薦椎第 2、3、4 節出發一路終止在股骨大轉子後方,將坐骨大孔分成上下兩半,當坐骨神經從腰椎出發,經過梨狀肌下方的孔洞鑽入臀部再往下支配到下肢。
梨狀肌功能
梨狀肌主要負責髖關節外旋及外展動作,因此,我們起身、走路、爬樓梯、蹲踞等的動作皆須靠梨狀肌來完成。
臨床症狀-屁股深處痛痛麻麻der
梨狀肌位於臀部深處,主要是協助維持骨盆、髖關節的穩定和活動,所以,一旦梨狀肌緊繃,並壓縮到坐骨神經時,常見臨床症狀就是在該側臀部有壓迫性疼痛或麻的感覺,從臀部一直延伸到腳底,嚴重時會出現下肢無力或跛行,蹲坐疼痛,站不起來等症狀。
好發族群-久坐辦公室OL愛注意!
需要久坐的學生、上班族、司機等,統計上女性是男性的6 倍。
發生原因-長期姿勢不良壓迫坐骨神經
主要是運動傷害、外傷、姿勢不良(如翹二郎腿),或長時間蹲坐、久坐硬椅、長久站立等,皆容易造成梨狀肌發炎、水腫、肥厚等,進而刺激或壓迫到鄰近的坐骨神經,造成臀部與下肢疼痛。
鑑別診斷-與常見腰椎疾患區別
須與常見的腰椎疾病(例如:腰椎滑脫、腰椎椎間盤突出症等)作鑑別診斷,因為有梨狀肌症候群的患者也常合併腰椎疾患。因此,如果患者對於病史或痛感描述不清楚,或醫師沒有特別注意,很容易把臨床症狀,歸咎於腰椎的疾病。在診斷上,除了X光檢查之外,透過理學檢查以及神經傳導檢查來協助。
治療方案
主要是減緩梨狀肌的發炎及緊繃狀態,解除神經所受到的壓迫,適度的休息是必要的。
« 急性疼痛階段:可使用口服消炎止痛藥或肌肉鬆弛劑來降低不適感,比較嚴重的疼痛時,可以將藥物(局部類固醇注射)精準注射於受傷的梨狀肌附近以達消炎的效果,安全而且可以減少口服藥物的使用。
« 居家復健治療:包括冰敷、短波/超音波、電療、按摩及梨狀肌牽拉伸展運動,可縮短梨狀肌發炎修補的時間。
我很推薦梨狀肌的牽拉伸展運動,可以有效地照顧臀部肌群,減少疼痛復發的機會。可惜的是,仍然有一部分病患面臨難纏的梨狀肌症候群,口服藥物可以選擇更強的止痛藥或是神經痛藥物,若保守治療仍無法緩解疼痛,只好考慮手術方法,切開放鬆梨狀肌。
預防勝於治療,避免梨狀肌症候群有幾個重點要注意:不要坐太矮或太硬的椅子;辦公時,每隔一段時間就要起身走走;避免長時間蹲在地上工作;不要翹二郎腿;運動前充分暖身;正確的運動姿勢也千萬不可忽略等等。
特別提醒辦公室久坐的上班族,多做臀部與骨盆的伸展運動,養成良好的坐姿與站姿,讓梨狀肌症候群不要找上你喔!
你可能也會想看
ꜜꜜꜜꜜꜜꜜꜜꜜꜜꜜ
0 意見:
張貼留言